音樂書籍
《合唱指揮的基礎與實踐》是作者房思釗從事合唱藝術多年實踐經驗的結晶,其內容深入淺出、循序漸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系統地講述了合唱指揮的理論及方法。《合唱指揮的基礎與實踐》從合唱指揮的基礎入手,力求使學習者能結合自身的實踐充分體會和逐步提高指揮綜合能力。
本書對手勢運用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歌唱的基礎常識及靈活運用、指揮的主動意識等問題做了深刻講解與探究。正文後附教學參考作品31首,非常適合作為合唱指揮入門的學習教材。為方便廣大讀者學習,特採用簡譜記譜。
《交響樂總譜讀法(套裝共2冊)》所言的讀譜要領規則正是指琴上彈奏總譜,也即掌握總譜鋼琴讀法:盡可能接近樂隊實際音響效果,判斷正確的速度、力度、節奏;憑藉發達的內心聽覺,力求盡可能的近似樂隊的音色;什麼樣的樂隊織體對應什麼樣的鋼琴織體,區別什麼是琴上無法彈奏的,什麼又是不可遺漏的等等。
由上海音樂學院資深指揮教授黃曉同譯自俄羅斯著名指揮家尼可萊.巴夫洛 維奇.安諾索夫所著,並加上了部分的譯者著,使其更具實用性。既供音樂學院作教材,也供自學者使用。在音樂學院,指揮、作曲、史論專業的大學生教程為兩年,合唱指揮也可使用本教材,教程為三年。
每天讓聽示範演奏的唱片,提高音樂感受性。兒童學習更容易進步。「優美音色」的指導,不論是在教室或家庭,隨時都要實行。以不斷的注意力,學會正確的音程、姿勢和正確的執弓方法。雙親或老師協力使兒童能在家庭中,愉快而認真地學習低音大提琴。
每天讓聽示範演奏的唱片,提高音樂感受性。兒童學習更容易進步。「優美音色」的指導,不論是在教室或家庭,隨時都要實行。以不斷的注意力,學會正確的音程、姿勢和正確的執弓方法。雙親或老師協力使兒童能在家庭中,愉快而認真地學習低音大提琴。
每天讓聽示範演奏的唱片,提高音樂感受性。兒童學習更容易進步。「優美音色」的指導,不論是在教室或家庭,隨時都要實行。以不斷的注意力,學會正確的音程、姿勢和正確的執弓方法。雙親或老師協力使兒童能在家庭中,愉快而認真地學習低音大提琴。
《鋼琴音樂流派與風格特徵》立足音樂史學與音樂美學的交叉範疇,綜合運用哲學、美學、歷史學、社會學、比較學等原理,以縱橫交織的視野與方式,對數百年的鋼琴音樂發展全貌進行了系統研究:既有不同鋼琴音樂流派風格的綜合論述,又有不同作曲家個性風格特徵的分析;既有西方鋼琴音樂風格的總體概括,又有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的研究。書中例舉大量譜例,並附有一張MP3,收錄了由作者和其學生們演奏的絕大部分例曲片段,為讀者的教、學提供了直觀的聽覺資料。
本教材內容包括:合唱與指揮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訓練、合唱曲選兩大部分。合唱與指揮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訓練部分按單元編寫,單元中各課的知識點、技能訓練和排練提示相互聯繫,不僅體現了知識的科學性與系統性,同時突出了技能訓練的可操作性、突出了內容人文因素,使合唱與指揮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音樂專業或師範院校的教材。
《高等師範院校:和聲通用教程(1)》共有二十一章,內容力求精練,博採眾長,一般都含有基本教材與補充教材雙重構成的因素,同時,蘊有教法的內涵。執教者可根據本地區、本單位學生的實際水準相應靈活地進行處置,或選講、略講,或突出重點、難點。課堂練習與習題部分,亦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或泛選、精選或側重於寫作,或側重於分析。
音樂是感情的產物,作曲實質是一個內心情感的獨白、宣洩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情感思維占主導地位,作曲技巧只是手法,是情感的載體,作曲家借用它來抒發情感。 本書主要通過大量的作品實例分析,講述了歌曲寫作與合唱改編的各種技巧和運用手法。 分析時注重理性認識,同時也強調了感性認識,讓讀者領悟、感受到各種技巧的表現性能和實際效果。
卡巴列夫斯基一生致力於本國及世界音樂教育活動,提出許多當下仍值得深入研究的音樂教育觀點和音樂實踐活動標準,並為兒童及青少年創作了大量的鋼琴作品。本書是介紹有關卡巴列夫斯基的音樂教育思想,他的理念是注重培養完善人格,用音樂吸引孩子,強調用音樂學科規律和特點教育學生。在書中,卡巴列夫斯基系統梳理了他的音樂教育思想體系並探究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特徵。首先分析其音樂教育思想產生的背景及理論基礎,其次深入闡發其音樂教育思想的目的和功能,隨後結合教學實例闡述其音樂教育思想的內容和教育方法,進而又分析了其教育思想在蘇聯社會主義沃土中的個性特徵和獨特性,最後對其所創作的代表性鋼琴音樂作品進行曲式分析和演奏特徵的探究。
弗里德里希·古爾達 Friedrich Gulda,奧地利鋼琴家,作曲家。“鋼琴家系列”由義大利澤基尼(Zecchini)出版社授權出版,是一套針對鋼琴演奏家進行專題研究的系列叢書。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 Alfred Brendel,奧地利鋼琴家,作曲家。“鋼琴家系列”由義大利澤基尼(Zecchini)出版社授權出版,是一套針對鋼琴演奏家進行專題研究的系列叢書。
《西方音樂史導學》為音樂院校非理論專業及普通大學學生用教材,並適合音樂史多方位、多層面考試的學生使用,同時提供參考書目、音響曲目及思考題。書中盡可能給出重要作品、人物、事件的準確資訊,以便查找,對各個時期音樂事件情況進行強調。試圖生動再現歷史風貌,注重重要作品介紹,強調20世紀與早期的音樂。
《中國古代音樂史》內容為:得益於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獻、不斷出土的樂器文物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蘊藏,我們的前輩們,從舉步之時,就意識到必須以數千年間積累保存下來的中國傳統音樂為依託,以史、論兩科為支柱,將文獻梳理、文物收集和民間音樂的普查記錄相結合,在一器一物、一曲一目的逐步累積中,鋪墊中國音樂學術研究的基石,並為最終建立中國音樂學術之廈而不懈努力!
本書原是為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音樂廣播講座《怎樣欣賞音樂》編寫的廣播稿, 主要為音樂愛好者提供欣賞音樂所必需具備的各方面的音樂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