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書籍
《管樂團合奏藝術》包含了作者幾十年藝術實踐的總結,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管樂團藝術許多“觀念”的重要性,從管樂團藝術的發展、合奏素質、指揮、創作等方面總結了許多知識性的理念。
(美)William Westbrook Burton 威廉·威斯布魯克·布里頓| 著 曾偉 , 陳佳 譯
萊奧納德·伯恩斯坦是享譽世界的、集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及作家於一身的藝術大師,作為一位傳奇式的音樂家,在音樂愛好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Conversations About Bernstein《伯恩斯坦名家談》通過與伯恩斯坦一起工作過或接觸過的、不同身份人的視角,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剝去偶像外衣的,作為“人”的伯恩斯坦,真實地反映出他對音樂的激情、生活的繁雜,及其晚年對於藝術創作和人生的態度。
這本《中外音樂交流史(先秦·清末)》,謀劃始于1992年,我本人撰稿是在1993至1996年間,初版是在1998年,轉年又曾印行第二次。歲月匆匆,這些往事至今已過去十多年,近二十年了。1999年的第:::次印刷本,限于當時條件,只是在不影響版面的情況下,訂正了5處訛字和李叔同生平的部分資料。
關于中外音樂交流,我本來就積累史料有限,近十多年來學術前沿又有所擴展,因此這次修訂理應廣搜博覽,全面考慮以后再動筆’以期力求接近讀者的希望。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在從上古至近代的悠久歲月中,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祖國的優越的音樂文化。今天面對著這樣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遺產,本書著者吳釗、劉東升兩君,根據大量有關的文獻資料、考古資料以及社會調查資料,比較全面而概括地對中國音樂史加以論述,既說明了他們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又介紹了不少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出中國音樂發展的來龍去脈。
本書也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古代音樂學家的一些學說,如《樂記》一書認為音樂應反映社會現實,應發揮教育功能,等等。這些主張雖然有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性,但可供我們參考。書中所用史料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但本書從始至終力圖突出音樂主線,不時發出或流露音響,所以讀起來,不會感到寂寥。
有志於寫作管弦樂作品的作者,首先必須深入地研究管弦樂隊各類樂器的性能與演奏技術,以為寫作前的必要準備。《作曲技術理論叢書:管弦樂隊樂器法》就是為了學習管弦樂隊各類樂器的基本知識而編寫的輔助材料。書中講述了各類樂器發展的簡單歷史、樂器的構造、性能以及演奏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基本內容,並對每一種樂器在樂隊中的運用作了簡略的介紹,以便從中初步瞭解和熟悉它們在樂隊中的作用。
Training Soprano Voices《如何訓練女高音》的內容有女性嗓音分類,女聲的換聲區活動,起點,歌唱中的呼吸動力,靈活因素,女高音的共鳴,鼻腔輔音作為共鳴平衡的輔助作用,非鼻腔輔音作為共鳴通道調整的助手,延續音之要素,女高音嗓音換聲區與元音修飾,力度之控制,每日練習,情感與技巧的結合等。作者:(美國)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r),譯者:(美國)陳曉倫。
《中國古琴藝術》是易存國博士的新著。拜讀了這部充滿理性思辨、研究視野開闊的琴學著作,感到它既承襲了我國傳統琴學理論的優良傳統,又傳達出作者從現代文化視角對琴學進行的深邃思考,令人耳目一新。本書是現代琴學理論的可喜成果。與歷代琴論多是由琴家兼事撰寫不同的是,這部著作是出自一位涉足古琴音樂圈的美學和藝術學學者是的手筆。《中國古琴藝術》的新,不僅體現在琴論的標新立異上,同時也體現在它的作者身上。
本教材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音樂學系、指揮系本科的曲式與作品分析專業課的教材之一。該教材中選用的譜例和所分析的樂曲除了根據課程內容需要之外,也考慮到一般情況下教學必需的樂譜、唱片及其他資料的可能條件,在選用我國作品時,也部分地由於這些方面條件的限制,選用的不一定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教材僅為課堂講授之用,學生的作業、課堂討論的曲目可由授課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另行選訂。
本書不但為學習大綱中的所規定的中外古今音樂曲目提供了作品的介紹分析材料,包括表現形勢與作品內容的分析介紹和作曲家的風格特點,并貫穿介紹了關於中外音樂史,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音樂體裁和曲式,以及最必要的其他有關音樂知識。
《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卷:音樂表演藝術與作曲技法理論》分“音樂表演理論”和“作曲技術理論”兩篇。每篇由“文獻綜述”、“論文目錄”、“論文提要”、“論文選登”、“專著目錄”和“專著提要”六個部分組成。所收錄的文獻起止時間為1901――2000年,其范圍是中國20世紀正式出版的相關音樂著作及音樂期刊雜志上刊登的相關文章。《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卷:音樂表演藝術與作曲技法理論》所收集的“作曲技術理論”文獻主要包括和聲學、曲式與作品分析、復調、配器及音樂分析“五大件”,此外還涉及對作曲家音樂創作及其音樂作品的技術分析、一般作曲法,也包括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形態研究等。
本書是一本基礎性教程,當代音樂分析中的許多內容,由于比較專門化,書中都沒有涉及。為了更接近作曲和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的特點,書中都沒有涉及。為了更接近作曲和作曲技術理論專業的特點,書中沒有過多課述抽象的理論,而是把有關方法及相關內容,融到具體的實例分析中去。
本教材按照通俗易懂、由淺入深、由易到繁、循序漸進、方便實用、全面系統的原則編寫而成,既適合葫蘆絲、巴烏愛好者自學的需求,又適合各類形式教學培訓機構的需要;既適合掌握基本演奏方法的學習者,又適合注重提高演奏技能的表演者。
本教程的寫作理念本著,從“零”開始學的思路來編寫而成,內容簡單而易學。本書的前八章的內容應用了大量的講解、練習曲、小樂曲。用循循漸進的練習,來撐握葫蘆絲演奏中的各種技巧。為了更加方便一些自學的朋友,我們還錄製了教學DVD光碟一張,以便讀者輕鬆自如的學習。
第九章採用了大量在雲南民族群眾中廣泛流傳的樂曲及部分考級曲目,以方便大家日後各種學習的需要。
孫文妍、何寶泉編著的《少年兒童古箏教程(2修訂版)》以通俗的語言,由淺人深地介紹了學習古箏 各種技巧的方法和要領,結合每種技巧的訓練,都配有一定數量的練習曲和樂曲。這些訓練材料很適合少年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心理情趣,其中大部分是採用孩子們熟悉或喜愛的民歌及兒童歌曲改編的。這些練習曲和樂曲既有動聽的旋律,又有逼真的形貌、奇妙的意境,有鮮明的性格。
通過這些材料的訓練,不僅能增強孩子們練琴的興趣,以達到迅速而順利地掌握古箏的各種技法,並能學會運用這些技法表現樂曲,同時還能培育孩子們健康美好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