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書籍
Tom Gerou/Linda Lusk的《音樂記譜法同步自學教程(原版引進)》介紹一首曲子一般都包含高低、長短、強弱等要素。用符號、文字、數位或圖表將音樂記錄下來的方法,它所產生的記錄即稱為樂譜。記譜法是指用符號、文字、數位或圖表將音樂記錄下來的方法。它所產生的記錄即稱為樂譜。記譜法因國家、民族、時代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Dave Black/ Tom Gerou的《音樂配器法同步自學教程》以一種詞條之間相互參照的、易於使用的方式整理而成。在每一頁最上方的頁眉中都顯示了該頁所論述的樂器。正文中的黑體字突出重點,清晰可見,便於查找。書中還配有與每個主題直接相關的譜例,這些譜例都盡可能簡明而又完整。
Olivier Messiaen梅湘/梅西安為法國現代作曲家、風琴家,作品有管風琴、聲樂曲、管弦樂曲、室內樂曲和無數鋼琴作品,音樂洋溢天主教神祕主義,創作手法上採用十二音技巧融入複雜節奏語言,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本書針對鋼琴獨奏作品做研究與分析。
本書授權譯自『Introduction to Post-Tonal Theory Third Edition』.
該書是海倫‧邁爾斯(Helen Myers)編著的民族音樂學經典文獻,包括多位民族音樂學家撰寫的研究論文構成。
由于鋼琴即興伴奏自身內容的豐富,繼續將其附設在鋼琴課或和聲課中已經遠遠不能充分發揮這一學科的重要作用,滿足日益提高的音樂教育、教學以及社會藝術實踐的需求,更不可能像以往一樣再采取突擊培訓或是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而必須進行系統學習。這就對鋼琴即興伴奏教材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海因里希‧申克 Heinric Schenker(1868-1935)奧地利音樂家、指揮家、鋼琴家。寫有多部理論著作,編輯出版了大量前人的經典作品。
根據18.19世紀的作品現象,申克確立的音樂作品分析體系,被譽為本世紀最重要的理論貢獻之一。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特徵,讓真實聆聽成為欣賞者與音樂溝通的起點,從而擴展到知識的提煉、拓展與比較。突出音樂作為聽覺藝術的本質特徵,通過聆聽,使讀者在音樂的對話中成為主動參與者。因此,摒棄了傳統同類書籍那樣冗長說教式的長篇大論,採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與彩色圖片相結合的形式,抛磚引玉,給予閱讀者提示、梳理與引導。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教材: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 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組織編寫。
本書深入探討了包括聲音與生理反應、音樂審美心理、音樂的形式、音樂邏輯與音樂體裁、音樂的內容、音樂的創造與再創造、音樂的風格與流派、音樂欣賞與音樂批評、音樂美學思想的演變等音樂美學領域的十個重大問題。
中國音樂史涵蓋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哲學宗教、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在內,音樂史就是研究歷代音樂家們是如何創造中國音樂文化的史實,本書收遠古時代到明、清的音樂史。
中國音樂史涵蓋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哲學宗教、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在內,音樂史就是研究歷代音樂家們是如何創造中國音樂文化的史實,本書收錄1840年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音樂史。附CD。
中國音樂史涵蓋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哲學宗教、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在內,音樂史就是研究歷代音樂家們是如何創造中國音樂文化的史實,本書收集了許多珍貴史料,與近代二十幾年經考古發現的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