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奏 ‧ 奏鳴曲
孟德爾頌為德國浪漫帶作曲家,創作許多不同類型作品,作品充滿優美的平衡,豐富的色彩與和聲,顯示出高度的作曲技巧,反映出其幸福明朗有光輝的一生。降B大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Op.45、D大調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Op.58、協奏風變奏曲Variations Concertantes Op.17、無言歌(浪漫曲)Op.109,大提琴與鋼琴作品全集,大提琴分譜+鋼琴伴奏譜。
馬爾切洛為巴洛克時期義大利作曲家,作品多樣,風格豐富,具創意幻想性,大提琴奏鳴曲為當時傑出作品之一,流暢旋律富幽默感,為訓練大提琴技巧不可或缺的教材。
馬爾切洛為巴洛克時期義大利作曲家,作品多樣,風格豐富,具創意幻想性,六首大提琴奏鳴曲為當時傑出作品之一,流暢旋律富幽默感,為訓練大提琴技巧不可或缺的教材。(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獨奏+鋼琴伴奏譜)
法雅為西班牙二十世紀的音樂大師,許多著名的作品都顯現出強烈的國民樂派色彩,作品原為法雅聲樂與鋼琴而作西班牙流行歌曲組曲,改編為大提琴與鋼琴,每首歌曲代表西班牙不同類型民歌,為民間音樂的代表作品之一。
法雅為西班牙二十世紀重要的作曲家,音樂帶有相當濃郁的西班牙風味,法雅最著名的作品「火祭之舞」(RITUAL FIRE DANCE)為芭蕾舞劇「愛情是魔術師」(El amor brujo)舞蹈音樂,原為管弦樂曲,常以鋼琴獨奏或改編為其他形式演奏。
法雅為西班牙二十世紀重要的作曲家,音樂帶有相當濃郁的西班牙風味,「磨坊主人之舞」選自法雅的芭蕾舞劇「三角帽」,原為管絃樂團作品,改編為大提琴與鋼琴,更顯現出西班牙國民樂派色彩。
完整收錄布拉姆斯第一號、第二號、第三號小提琴奏鳴曲,c小調小提琴詼諧曲,第一號、第二號大提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第二號豎笛奏鳴曲。
本作品常被當作大提琴與大鍵琴的奏鳴曲的型態來演奏,但事實上是巴哈為一種稱為Viola da gamba古大提琴樂器於1720年左右創作,在巴洛克時代曾經是最受歡迎的樂器。
巴哈大提琴第一把位十首小品,提供僅初學一年學習者不受限於技巧,仍可享受巴哈演奏樂趣。Transcribed for Violoncello and Piano by Charles Krane.
本作品常被當作大提琴與大鍵琴的奏鳴曲的型態來演奏,但事實上是巴哈為一種稱為Viola da gamba古大提琴樂器於1720年左右創作,在巴洛克時代曾經是最受歡迎的樂器。
葛利格為挪威作曲家,作品36為唯一一首大提琴奏鳴曲,具奏鳴曲結構,大提琴與鋼琴線條緊密結合,動人旋律及豐富的和聲色彩,藉由大提琴悼念其胞兄,旋律優美,充滿北歐國家風格。
葛利格為挪威作曲家,1873年到1880年之間,根據詩人Aasmund Olavson Vinje所寫的詩,譜寫12首歌曲,將歌曲集中第二首集第三首改編為弦樂合奏曲「兩首悲傷的旋律」,旋律優美而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