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曲譜
收錄25首特別為大鍵琴而做的著名鋼琴奏鳴曲。並以奏鳴曲獨特的曲式、風格與和聲,來闡明在奏鳴曲發展史上承先啟後的地位。特別是在奏鳴曲寫法上,顯示濃厚的主調音樂要素,新技巧的開創,不僅為當時鍵盤音樂揭開嶄新的一頁,其影響歷久彌新。
史克里亞賓留下二十六首練習曲,本身也是優秀鋼琴家的史克里亞賓,沿襲蕭邦與李斯特的作法,不只是指法的練習,更注重需要高度技巧的藝術作品上。
史克里亞賓早期作品受到蕭邦的影響,後期將哲學和宗敎思想融入音樂中,音樂作品被標上了神秘主義,奏鳴曲從最早浪漫類似蕭邦風格,到具有獨特的節奏變化,不尋常的彈奏指示與和絃結構,呈現作曲者不同時期音樂面貌。
1944年卡巴列夫斯基寫作了第二部指名為兒童所做之鋼琴作品,為兒童所創作的鋼琴作品幾乎都以有標題的小品為主,各曲的表情與氣氛,從具體的標題上,就能立刻掌握,樂曲依照順序,慢慢增加其困難度。
卡巴列夫斯基於1937年寫作了作品30首兒童曲集,這部作品是他第一部指名為兒童所寫的鋼琴作品,作品為兒童較進階練習的作品,節奏俐落,旋律明朗,容易親近,在他的作品中,引接了俄羅斯音樂的傳統。
10首兒童曲集亦為給兒童所寫的教育鋼琴小品,作品以有標題的小品為主,各曲的表情與氣氛,從具體的標題上,就能立刻掌握。調性與和聲感上,流露出卡巴烈夫斯基特有的華麗味道。
卡巴列夫斯基小奏鳴曲,有如歌唱般之樂曲,旋律優雅,融合俄國民搖籃曲旋律作為主題,更增添俄國民族色彩,緊湊的節奏與活潑曲風,容易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富有俄國民謠色彩及敲擊般音響效果下,震撼人心。
卡巴烈夫斯基奏鳴曲講求節奏性的快板樂章,使用緊湊的附點音符,一連串的快速音群,積極有精神的,樂曲節奏俐落,旋律明朗,容易親近,他的作品引接了俄羅斯音樂的傳統。
被譽為「鋼琴技巧之父」的克萊曼第的創作以鍵盤音樂為主,大多是奏鳴曲,並賦於此作品(悲劇:被遺棄的迪多)的標題。全曲展現被拋棄的女王其悲痛絕望的情緒,以粗暴的樂段展現他內心的憤怒。像是作曲家將腦力與心神完全投入在情緒的展現之中。
克萊曼第兼具作曲家和出版商,作品風格優雅精鍊,演奏技巧高超,音樂充滿活力,具義大利式的流暢旋律及貝多芬式的生動感情風格,在鋼琴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博得當代「最佳鋼琴家」及「鋼琴教育家」的美譽,Gradus Ad Parnassun「名手之道」是克萊曼第創作的100首鋼琴練習曲,由李斯特的弟子波蘭鋼琴家Carl Tausig精選編訂出29首適合高階學習者的鋼琴練習曲集。
第二冊收錄舒曼不同時期的個性小品,舒曼的鋼琴音樂傾向於暗示和聯想,與文學性的東西結合起來,開展出一種「詩性」的音樂世界。創作過程中,在音響及作曲技巧或的嶄新的手法,呈現舒曼浪漫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