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音樂家6:馬勒
-
馬勒不但是一位才華出眾的指揮家,也是一位傑出的作曲家,在別人處理起來只幾個樂句的事,到了馬勒的手上就會把它慢條斯理地長篇大論,顯然他是一個音樂的長篇小說家,並非散文作家。本書便是要帶領讀者認識這樣一位與眾不同的交響樂巨人──馬勒。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威納爾
- 譯者: 李哲洋
- 系列名稱: 永恆的音樂家
- 總書頁: 269
- 商品編號: B426
簡介
【譯者後記】
我得悉馬勒這個人,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我接觸他的音樂是亞洲唱片廠出版了他的『大地之歌』,接着夭折的中國唱片廠出版了他其他數闋龐大的交響曲唱片之後的事。當時熱衷於繪畫的我,深深地覺得他的音樂幅度及量感之驚人。在別人處理起來只幾個句子的事,到了馬勒的手上就會把它慢條斯理地長篇大論,顯然他是一個音樂的長篇小說家,並非散文作家。
我們之所以熟悉馬勒的音樂,不外由於上述唱片的出版。至於我們之所以對馬勒感到親切,主要因爲他的『大地之歌』,充分使我們感受到我國的山河之巍峩,和古代人文主義的胸襟。馬勒的音樂形態固是浪漫主義的,但現代的我,卻能够從它的音響或樂章、片斷,感受到貝多芬『第九』給我的那種激勵與振奮。
關於馬勒的人和作品的介紹文,此間素來不多,頃譯完的這本書,想必爲讀者帶來莫大的欣喜。不過由於原譯者表明儘量保留原文(法文)的韻昧,以致某些文辭,使才菲識淺的我,難以透過原譯文(日文)去瞭解原文(法文)眞正的精髓所在,以致使本譯書留下了不少瑕疵。亦因此,足足費了半年的光景,才把此書譯畢,這是我迄今所譯的「永恆的音樂家」叢書之中,最不容易譯的一本。『莫差特』帶給我的是對話體裁上的困難,『貝多芬』帶給我的是矯揉造作的形而上之考驗,『巴托克』的平舗直述,逼我去克服索然無味,至於『馬勒』,有時甚至只是一個小句子,卻耗費了我不少的推敲。
原著者馬爾克‧威納爾(Marc Vinal)是一位年輕的評論家。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生於諾江‧舒爾‧馬倫,攻讀政治學,獲得文學士學位。他年輕時代便熱衷於音樂,彈得一手好鋼琴,並且常投稿於『愛思布里』和『阿摩尼』的雜誌,據說也合編過『海頓年鑑』。於一九六六年印行的這本書是他的處女作。
日文譯者海老澤敏,於一九三一年出生,一九五五年畢業於東大文學院美術史學系,專門研究音樂美學和西洋音樂史,現任國立音樂大學敎授。其主要著作爲『莫差特』,重要譯述爲吉瑟爾‧布魯雷的『音樂創造的美學』(合譯)和馬塞爾‧施耐德的『華格納』(合譯)。
【目錄】
我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嘆息之歌
一鳴驚人
製造一個世界
傳統即墮落
福洛依德言中了
所謂死……
譯者後記
參考文獻
馬勒作品表
【內文選讀】
我們如果要深入古士道‧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0)的世界的話,那麼必須對於他作為一個人,作爲一個藝術家,以及影響他的那些一連串的奮鬭、矛盾撞擊等有所共鳴,才有可能身歴其境,並能克服他與我們之間的一道鴻溝。身爲一位才華出眾的指揮家,也是一位傑出的作曲家之馬勒,曾經不得不為了讓同時代的人明瞭:他的兩種才華並非是互相對立的這件事而奮鬭。世人不止一次誤會這位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之演奏家,並且身任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監督,如果不是利用其職權的方便,除非是僥倖,恐怕永遠難以有崢嶸頭角的一日。
原因是作為一個作曲家的馬勒,實在無法令人有安全感之故。這位擅於寫令人感到親切的旋律的歌曲大師馬勒,實在看不出他有甚麼才能,敢去拈手交響曲,敢在這類曲子上作規模龐大的構造,乃或處理管弦樂的複雜性。他的作品實際上除了『嘆息之歌』(Das klagende Lied),以及幾乎佚失或廢棄的年輕時代之作品外,也只不過是五闋「連篇歌曲」以及十闋交響曲──何況最後一闋又尙未完成──而已。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特徵 | 西洋古典 |
裝訂 | 平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8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