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托斯拉夫斯基二首作品的研究
-
維托德,盧托斯拉夫斯基 Witold Lutoslawski (1913~),波蘭作曲家。從『即興演奏』走進『機遇音樂』的時期,本書作者藉著這兩首作品,使讀者深一層了解現代的作曲手法,進而觸類旁通,能夠自己研究分析其它各派的作品,建立自己一套作曲方法。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吳源鈁
- 總書頁: 117
- 商品編號: B322
簡介
【前言】
二十世紀由於文明快速的發展,形成知識的爆炸時期,要吸收所有的知識是不可能的,故通才已不太能適合這個時代,正因現代文明講求的是高品質與高效率,所以必須分工與合作,只有專家才能夠勝任細部的角色,而策劃者則博而不必精,但卻能負責全盤的規劃。
我們這個時代的音樂也反應這種現象,文化的活動也須策劃,在追求更高品質出現的同時,自然要要求毎一個小角色的專業性。我們要感謝這些推動文化活動的機構及圑體,諸如:文建會、亞洲作曲聯盟、新象、各交響樂團……等,更要感謝這些培育人才的各校音樂科系、音樂班……及敎授、老師、家長們,才使得音樂水準日漸提高。
我們學的愈多,則愈覺得自己的知識不足,則應更努力學習,卽使知道自己本身不可能達到完美,亦要立定目標而往前衝。作者能力也有限,但願藉着兩首曲子與愛好者共享,因鑑於國內已有書論及各派的作曲方向, ( 例如潘皇龍著的「現代音樂的焦點」……等 ) ,則應以更仔細的小範圉來深入研究作品,相信藉著這兩首作品,能使讀者深一層了解現代的作曲手法,進而觸類旁通,舉一反十,甚而能夠自己研究分析其它各派的作品,以便增加自己的知識領域。
最初我選擇了盧氏的三首作品,首先我開始硏究他的弦樂四重奏 ( 變奏曲 ) ,這是因爲我不了解它而想去了解才去做的,面對的只有總譜,其餘的資料有限,但這樣封我來說較具有「挑戰性」;而 Mi - parti 則因有資料由厘 Melos 中找出來,故它較不具「挑戰性」,但因文字冗長,做來大費周章且無成就感,不過也未嘗不是一種對國內音樂界的一種貢獻,更希望這類事是由國內的學者來做它,而讓我們作曲家回到專業路上,專心從事創作的工作,才對文化歷史有所交代。後來我刪去了盧氏較早期的十二音作品:五首歌曲 ( 1956 ) 爲聲樂與管弦室內樂,因它較不重要,而本書份量也已足夠,且它們耗去我一整年的時間,無法專心從事創作。
爲了完整性,所以我將全曲做完,但讀者可以不用全部看完,便能知其作曲手法,餘下一些時間可涉獵其它作曲家的作品,或是專心自己的創作。對於一個作曲家來說,尋找自己的路且一直發展下去, 才是創作的基本精神,也是對時代負起文化發展的責任,而藉着分析別的作曲家的作品,來擴大自己的知識範圍也頗有助益,但究竟是別人的手法 ( 有時會類似 ) ,建立自己一套作曲方法才是較重要的事。
我們在此只能討論作曲的技巧,至於音樂的感受及內含之形而上的表達氣質,則較爲抽象,無法在此論及探討,但內在的素養更需自己修練,願彼此共勉,敬請批評指敎!
本書能順利出版,應感謝文化的李世豪同學及高品芳同學的幫忙文飾,及文化的李世豪同學幫忙校正,特此致謝!
吳源鈁
一九八八年九月於台北
【作者簡介】
吳源鈁簡介
1952 生於臺灣省彰化縣。
1956 開始學鋼琴。
1976 文化學院音樂系畢業,主修鋼琴,曾隨美籍 Prof Prockter 學理論,作曲及配器法。
1981 進入柏林藝術學院與波蘭籍教授 Witold Szalonek 研習作曲,近代理論及配器法,並與 Frau Herzog Blacker, Migdal......等教授學鋼琴。
1986 柏林藝術學院畢業,返國任教文化大學至今。
【目錄】
前言
一、盧氏生平
二、創作方向
三、機遇音樂
四、二首作品分析及研究
(1)弦樂四重奏一變奏曲一 (1964)
A、機遇對位法
B、曲體及動機處理
C1、節奏安排
C2、視覺記號
D、導入樂章 ( 1〜13段)
E、主要樂章 (14〜51段)
F、結論
(2) Mi-parti for Orchestra (1975-76)
A、曲式
B、第一部份A ( 1〜19段)
C、第二部份B ( 20〜39段)
D、漸快樂段 ( 長而大之節奏漸快式 )
E、最高潮之處理
F、第三部份 C (40〜53段)
G、結論
G1、音高組織
G2、十二音和弦
G3、音列
五、總結
附錄:(一)盧氏重要作品 (外文,中文)
(二) 參考書目
(三) 吳源鈁簡介
【內文選讀】
維托德,盧托斯拉夫斯基 Witold Lutoslawski (1913~)
一、生平及背景
維托德,盧托斯拉夫斯基 ( Witold Lutoslawski ),波蘭作曲家。他在1913年1月25日生於波蘭首都華沙的歐勒斯雀夫斯加 ( Olszewska, Warschau ),他是其父約瑟,盧托斯拉夫斯基 ( Jozef Lutoslawski ) 的第四個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其父與其伯父 ( Marian ) 倆人皆不參與反對社會主義的政黨一Pilsudski,而與另一政黨一國家民主黨簽約,於1915〜1918年倆人在俄國從事政治的工作。1918年由於一次集體「反革命的行動」,倆人被判死刑。
盧氏六歲開始學鋼琴,啓蒙老師是Helena Hoffmann。1924 年在華沙的一所高中叫 "Stefan Bartory" 錄取他爲學生。1926〜1932年隨 Lidia Kmitowa 學習小提琴。他於1927年寫了兩首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同年進入華沙音樂學院 ( Warschauer Konservatorium ) 就讀。1928年他便私下與 Witold Maliszewski 學作曲。於1930年首度公開發表「怪獸舞曲」( Chimarentanz )。
1931年盧氏高中畢業便進入華沙大學攻讀數學。1932年他才成爲華沙音樂學院 ( Warschauer Konservatorium ) Witold Maliszewski 敎授門下正式作曲班的學生,以及 Jerzy Lefeld 敎授門下的鋼琴學生。
他的作品 " Harun al Raschid " 於1933年在華沙愛樂首演。1935年他爲三個短的影片寫音樂。1936年他獲得華沙音樂學院的鋼琴文憑,而於次年1937年獲得作曲文憑。他於1937〜1938年爲波蘭軍中...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 |
原文語言 | 繁體中文 |
適用對象 | 大師級 |
樂器 | 小提琴 |
古典作曲家 | Lutoslawski W.盧托斯拉夫斯基 |
裝訂 | 平裝 |
形式 | 書 |
出版年代 | 70年代 |
外型尺寸 | 約B5尺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