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 吳源鈁著

    「和聲學」是在討論和弦的「結構」、「關係」與「解決」的原理。所謂「結構」即是和弦各音垂直關係之間的「音程」組織:而「關係」是此和弦在這個調上應如何解釋→即本調和弦中是幾級?或是有變化音應如何歸類在哪一種解釋;而「解決」擺在第三位,是因為有些和弦的連接並不牽涉到解決。除前面三種外,和聲學中不討論旋律問題,只討論處理(和聲)和弦的種種技巧為主;至於各種和弦的感覺(或色彩)只有親自去體會了;而旋律中的某些音是和聲外音,也必須依靠自己本身的感覺,但以和聲的技巧亦可處理。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全音樂譜出版社
  • 作者: 吳源鈁
  • 出版日期: 2017/5/10
  • 總書頁: 264
  • 商品編號: B515
  • ISBN: 9789866054389
NT 428
NT 450
未稅: NT 428

簡介

「和聲學」是在討論和弦的「結構」、「關係」與「解決」的原理。所謂「結構」即是和弦各音垂直關係之間的「音程」組織:而「關係」是此和弦在這個調上應如何解釋→即本調和弦中是幾級?或是有變化音應如何歸類在哪一種解釋;而「解決」擺在第三位,是因為有些和弦的連接並不牽涉到解決。除前面三種外,和聲學中不討論旋律問題,只討論處理(和聲)和弦的種種技巧為主;至於各種和弦的感覺(或色彩)只有親自去體會了;而旋律中的某些音是和聲外音,也必須依靠自己本身的感覺,但以和聲的技巧亦可處理。
和弦的發展指導著旋律的發展,觀念的改變也影響曲子的風格改變!中國傳統樂器,除了記譜法缺失外,樂器本身音域的限制、演奏技巧較易外,音樂文化發展上最大的困難是自己沒有一套和聲「學」,也就無法指導音樂的發展;光是空洞玄學的理論是無助於文化的推進。
 本書中採用級數和弦代號及功能和弦代號兩種,各有其優缺點。通常練習用「合唱」式的四部和聲,因它注重各個線條的流動上的邏輯(解決)關係;而轉調時則用使用右手三個聲部、左手一個聲部的「鍵盤和聲」。在各章作業只為了級數和聲而設計的,並無特別為功能和聲而設計。因為級數和聲到各國皆行得通,大同小異的記號。至於數字低音的練習,則需靠自己練,本書中選擇級數和聲也是因為它與數字低音相容:不像功能和聲另成一體系,無法與數字低音配合。
要寫一本別人已寫過的書是較容易,但要寫出別的書沒有的便也是成功! 否則寧可寫一本書,它是別人從未寫過的内容,雖然不完美,但也是「先驅者」亦算是不容易的事了。願本書與愛樂者共享,並多多指教!本書可以成為自修、或教材,甚至於是已學過和聲學的朋友們的參考資料!

祝      樂安 吳源紡
1994年2月於台北

 

作者介紹

吳源鈁 副教授

1952生於臺灣省彰化縣。

1965開始學鋼琴。

1976文化學院音樂系畢業,主修鋼琴。曾隨美籍教授Prof.Prockter學習理、 作曲及配器法。在校時是樂團的Tuba手,並參加Wagner歌劇Tonhauser演出。

1981進入柏林藝術學院與波蘭籍教授 Witold Szalonek 研習作曲、近代理論及配器法,同時並與 Frau Herzog Blacher,Mirian Migdal . .. 等教授學鋼琴。曾以木管五重奏「Drokka」參加柏林藝術院首次舉辦的「Foyer」校內作品發表會,並遠至華沙演出。曾以一首小提琴無伴奏之獨奏曲,參加1982年羅馬為紀念N.Paganini所舉辦之世界性的作曲比賽。

1984年再以七重奏「江雪」參加瑞士日內瓦Konigin Marie-Jose獎之比賽。

1986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返國,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同年以「江雪」獲得文建會室內樂創作獎。

1987再以管弦樂「思昔」獲得文建會創作獎;同年十二月親自指揮「江雪」七重奏演出。

1988年參加文建會舉辦的「即興與創作」音樂創作發表會,演出六重奏「巡迴I-O」。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形式
外型尺寸約B5尺寸
標籤: 和弦 , 樂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