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中外音樂交流史 先秦-清末 (簡中)

    這本《中外音樂交流史(先秦·清末)》,謀劃始于1992年,我本人撰稿是在1993至1996年間,初版是在1998年,轉年又曾印行第二次。歲月匆匆,這些往事至今已過去十多年,近二十年了。1999年的第:::次印刷本,限于當時條件,只是在不影響版面的情況下,訂正了5處訛字和李叔同生平的部分資料。
    關于中外音樂交流,我本來就積累史料有限,近十多年來學術前沿又有所擴展,因此這次修訂理應廣搜博覽,全面考慮以后再動筆’以期力求接近讀者的希望。

  • 庫存狀況: 缺貨
  • 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 作者: 馮文慈
  • 出版日期: 2013/7/1
  • 總書頁: 392
  • 商品編號: 9787103041581
  • ISBN: 9787103041581
NT 345
NT 345
未稅: NT 345

簡介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紙質品質及保存、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有相當的落差,除破損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壓痕、折痕皆為正常一般銷售之商品。

這本《中外音樂交流史(先秦·清末)》,謀劃始于1992年,我本人撰稿是在1993至1996年間,初版是在1998年,轉年又曾印行第二次。歲月匆匆,這些往事至今已過去十多年,近二十年了。1999年的第:::次印刷本,限于當時條件,只是在不影響版面的情況下,訂正了5處訛字和李叔同生平的部分資料。
關于中外音樂交流,我本來就積累史料有限,近十多年來學術前沿又有所擴展,因此這次修訂理應廣搜博覽,全面考慮以后再動筆’以期力求接近讀者的希望。無奈近五六年來我受頸椎病折磨’舉步、翻檢資料、閱讀執筆等都十分困難,更不必說在鍵盤上敲字了。
因此,目前修訂工作僅針對以下毛病:概念失當、史跡失真、注釋疏漏等,文字盡量從簡,爭取版面不大改。至于論點則并無大動。在我看來,初版面世,主旨氣韻已成定格,其中的草籽澀果、頑石璞砄,最好聽憑讀者揀篩拋棄、品評抑揚,筆者采取歡迎態度。如若求美涂描,反而更加出召成拙。

第十六樂師玉素甫賽喀克,《樂師史》說他是多種學科的學者,有上千弟子,有音樂著述。創造了《巴雅特木卡姆》。 
第十七樂師是阿曼尼莎王后(生卒年見后文),《樂師史》說,她是阿不都熱西提的夫人,精于樂器彈撥爾,擅長演奏《潘吉尕木卡姆》,還創作了《依西萊提安庫孜木卡姆》。她又以詩人著稱,有詩集和其他論著,筆名乃裴斯。34歲時去世。 
從以上的介紹包括回歷生卒年的記述可知,除了前三個樂師以外,自第四樂師以下有十位樂師是15世紀中葉至16世紀中葉的人,另外所余四人雖無生卒年代,但據內容分析,生活年代大體上也相距不遠。16世紀是該書記述的下限。因此,《樂師史》主要是記述15、16世紀時期木卡姆藝術的一部重要文獻。 
《樂師史》中提到了大量作品,其中有十個木卡姆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和現代維吾爾民間著名木卡姆藝術家吐爾地阿洪(1881~1956)傳譜的南疆《十二木卡姆》中的十個,名稱相同或相似,即《拉克(熱克)》、《烏夏克》、《烏扎勒(歐孜哈勒)木卡姆》、《伊拉克戈壁》大曲、《納瓦木卡姆》、《恰爾尕木卡姆》、《潘吉尕木卡姆》、《木夏烏熱克木卡姆》、《斯尕木卡姆》、《巴雅特木卡姆》。此外《樂師史》還提到《維沙勒木卡姆》、《恰哈爾贊里甫木卡姆》、《都尕木卡姆》、《依西萊提安庫孜木卡姆》等。 
《樂師史》提到的樂器相當多,包括了現代演奏木卡姆音樂的主要樂器——薩它爾、彈撥爾、都塔爾、熱瓦普、卡龍等,而且除薩它爾外,還指稱它們的創制者。 
根據以上所述《樂師史》的三項主要內容,即樂師所屬時代、木卡姆的創作和樂器的使用,可以推斷出:維吾爾南疆木卡姆在15、16世紀時期,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目錄

修訂版說明 
引言 
第一編先秦時期 
第一章音樂交流之謎 
第一節 中國的伶倫律管是來自西亞古國巴比倫嗎? 
第二節 中國的西周穆王到過古代西亞一帶進行音樂交流嗎? 
第二編秦漢時期 
第二章與東鄰、南鄰音樂交流的端緒 
第一節 朝鮮歌曲《公無渡河》與箜篌瑟 
第二節 倭人的銅鐸和以“歌舞”為喪禮 
第三節 馬援與銅鼓及其傳播 
第三章與西域音樂交流的開篇 
第一節 張騫是否從西域帶回《摩訶兜勒》? 
第二節 細君遠嫁烏孫和長頸圓盤式琵琶的流傳 
第三節 西漢宣帝以歌吹賜龜茲王夫人——弟史公主 
第四節 東漢靈帝喜愛胡箜篌 
第三編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 
第四章繁花似錦的胡樂植根中原 
第一節 雅樂更趨衰落,胡樂熾熱宮廷 
第二節 胡樂在隋唐宮廷樂部中的確立 
第三節 西域樂伎 
第四節 安國、康國、石國的樂舞 
第五節 隋宮廷“議正樂”和龜茲樂師蘇祗婆七調的印度淵源 
第六節 《撥頭》、《秦王破陣樂》和《霓裳羽衣曲》 
第七節 印度佛教音樂啟示下的中土佛教音樂和變文 
第五章與東鄰、南鄰音樂交流的鼎盛輝煌 
第一節 與高句麗、百濟、新羅的音樂交流 
第二節 日本國對唐樂的崇奉和日本化的“雅樂” 
第三節 傳世的日本化“雅樂”、樂學和唐代曲譜 
第四節 與東南亞諸國的音樂交流——古代越南、扶南、驃國、訶陵、室利佛逝 
第六章基督教贊美詩音樂始人中土 
第四編宋元時期 
第七章與東鄰、南鄰音樂交流的賡續綿延 
第一節 與高麗國音樂交流的發展 
第二節 日本國的能樂、催馬樂、尺八音樂和音樂文獻 
第三節 中國戲曲藝術對安南的影響 
第八蘋與中亞、西亞晉樂交流的延續 
第九章基督教音樂再傳中國和中土音樂信息西傳 
第一節 元代時期基督教音樂的傳播 
第二節 元初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的教會音樂和馬可·波羅在中國所見的世俗音樂 
第五編明清時期 
第十章與東鄰、南鄰音樂交流的深入發展 
第一節 朝鮮音樂家樸埂和成伣的業績 
第二節 多方面吸收中國音樂的日本音樂新成果 
第三節 與東南亞、南亞、西亞諸國的民間俗樂交流 
第四節 清代宮廷宴樂中的安南樂、緬甸樂、廓爾喀樂 
第十一章與中亞、西亞音樂交流的重要成果 
第一節 木卡姆音樂的流傳和珍貴文獻《樂師史》 
第二節 揚琴和嗩吶在中土植根 
第十二章 西方音樂東流的漸趨高漲和中國音樂的西傳 
第一節 明末清初西方來華傳教士對東西方音樂交流的貢獻 
第二節 朱載堉的十二等比律理論是否曾秘傳歐洲? 
第三節 鴉片戰爭后西方基督教在華的教堂音樂和教會學校的音樂教育 
第四節 西式管弦樂隊和軍樂隊在中國開始建立 
第五節 清末時期中國音樂的西傳 
第十三章 清末時期學堂樂歌的興起及其內因與外力 
第一節 戊戌維新變法和學堂樂歌的興起 
第二節 留日學生中的音樂家——沈心工、曾志態、李叔同等 
第三節 美育理論的提出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結語中外音樂文化交流的回顧與展望 
參考書目文目錄要 
索 引 
地名、族名、國名 
人名 
書名、曲名 
文化、音樂術語 
後記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簡體中文
特徵中國古典
裝訂精裝
形式
外型尺寸特殊小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