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斯克里亞賓和聲研究 (簡中)

斯克里亞賓和聲研究 (簡中)
斯克里亞賓和聲研究 (簡中)

    《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著作系列叢書:斯克里亞賓和聲研究》以貫穿史克里亞賓一生創作生涯的十首鋼琴奏鳴曲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作為研究材料,對他早期、中期到晚期的和聲體系進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有助于學術界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斯克里亞賓音樂創作的整體風格,進而明確他在20世紀歐洲音樂發展史中的地位。

  • 庫存狀況: 缺貨
  • 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
  • 作者: 王文
  • 總書頁: 203
  • 商品編號: 9787103043646
  • ISBN: 9787103043646
NT 245
NT 245
未稅: NT 245

簡介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紙質品質及保存、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有相當的落差,除破損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壓痕、折痕皆為正常一般銷售之商品。

《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著作系列叢書:斯克里亞賓和聲研究》以貫穿史克里亞賓一生創作生涯的十首鋼琴奏鳴曲和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作為研究材料,對他早期、中期到晚期的和聲體系進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有助于學術界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斯克里亞賓音樂創作的整體風格,進而明確他在20世紀歐洲音樂發展史中的地位。

王文,中央音樂學院和聲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藝術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音樂與舞蹈專業分委會”委員,首都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和聲教學與理論研究,西方古典音樂和浪漫派音樂研究,中外音樂創作研究。

第一節 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和聲體系”的理論性探索
斯克里亞賓在探索期的大量作品已經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了晚期和聲的諸多特征,四度和弦的運用也幾乎和晚期沒有多大的差別。那么究竟怎樣來分辨這兩個階段的和聲在本質上的區別呢?我認為最關鍵的區別是二者所依賴的調性基礎不同。我們不妨先引用斯克里亞賓對自己使用“屬七和弦”的真正意圖所闡述的一段話,他說:“這不是一個屬和弦,而是一個主和弦。就如同協和和弦一樣,它是一個真正的、音響柔和的和弦。”正如斯克里亞賓自己所闡述的那樣,他在晚期和聲中運用的主和弦已經不是傳統的三和弦結構,而是以大小七和弦為基本框架的和弦形式,這就必須建立新的調性觀念和原則。那么他晚期欲建立的調性又具有什么特征呢?首先,我們來了解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建立的三個原則:第一,排除小調——主述)。第二,排除三和弦,以屬七和弦(省略五音)作為主和弦的基本框架。第三,確定新的調性基礎與和弦結構。這樣看來,屬七和弦的傳統功能意義在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觀念中已不復存在。在他試圖建立的調性體系中,已賦予了屬七和弦作為主和弦的意義,從而將傳統調性中屬于“不穩定”功能的和弦轉換成了“穩定”的、具有主和弦作用的核心和弦。
一、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與泛音列的關系
任何一種作曲手段的創建和運用,除了繼承傳統理論的某些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延續與擴展外,也許還需要考慮到其與自然生成的音響基礎和法則具有某種天然的內在聯系的一面。斯克里亞賓晚期的調性觀念與調性原則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令我們驚異的感受到它竟然與自然泛音列的物理屬性極其相似。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這種“巧合”究竟存在怎樣的一種內在關系,也沒有事實證明作曲家有意以泛音列作為他建立晚期調性與和聲的依據,但事實上的相似性,更使這位20世紀初期的俄羅斯作曲家在我們眼里增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的特征具體就表現在以大三、小七度框架為核心的“主和弦”上,任何和弦(包括“神秘和弦”)都建立在這三個核心音之上。首先,和弦根音上方大三度地位的確立排除了小調本質;其次,小七度成為和弦的骨干音又排除了三和弦作為主和弦的可能,從而確立了以大三度和小七度為框架的“調中心”地位,更加表明了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與和聲在傳統調性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張;最后,將三全音音程納入到主和弦結構中,完全從本質上體現出斯克里亞賓放棄傳統調性功能和聲的宗旨。

目錄

序言
作曲家簡介
一、斯克里亞賓生平簡述
二、創作時期的劃分和音樂風格概述
第一章斯克里亞賓早期和聲運用及晚期和聲思維的萌芽
第一節晚期浪漫派和聲思維的延續
一、主和弦因素的回避
二、(副)屬七和弦的色彩化序進處理——根音下行小三度關系的和聲進行
三、和聲中三全音根音關系的運用
第二節斯克里亞賓晚期和聲思維對傳統和聲思維的滲透
一、屬和弦的復雜化
二、四度和弦的早期跡象
第二章斯克里亞賓晚期和聲思維在調性和聲基礎上的運用與發展
第一節交織與并存
一、四度和弦與三度和弦的交織并用
二、屬和弦七、四結構的運用
三、三全音音響的進一步開發
四、主屬因素的并置與融合
第二節晚期和聲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一、小三度關系的和聲序進
二、“神秘和弦”初現端倪
三、功能和聲思維逐步隱退
第三章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和聲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第一節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和聲體系”的理論性探索
一、斯克里亞賓晚期調性與泛音列的關系
二、主和弦的運用及其標記
第二節斯克里亞賓晚期和聲手法的具體運用
一、不同附加音和弦的交替轉換
二、“附加音”與“和弦外音”之間的模糊關系
三、三全音音程的特殊地位及其作用
四、三度音程關系的個性化處理
五、對稱結構的運用與特征
第三節 晚期五首鋼琴奏鳴曲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調性與和聲研究
一、《第六鋼琴奏鳴曲》(op.62,1911—1912年)
二、《第七鋼琴奏鳴曲》(Op.64,1911—1912年)
三、《第八鋼琴奏鳴曲》(Op.66,1912—1913年)
四、《第九鋼琴奏鳴曲》(Op.68,1912—1913年)
五、《第十鋼琴奏鳴曲》(Op.70,1913年)
第四章斯克里亞賓音樂思想與創作手法的整體評價
第一節19、20世紀之交俄國的社會與文化背景
第二節斯克里亞賓調性觀念與大小調調性觀念的異同
第三節斯克里亞賓晚期和聲思維與非調性和聲思維的本質差別
第四節斯克里亞賓的歷史地位和價值評述
一、對傳統思維的繼承與發展
二、音樂家和思想家人格魅力的充分展示
結語
后記
附錄一斯克里亞賓作品編目
附錄二參考文獻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簡體中文
特徵西洋古典
古典作曲家Skrjabin A.史克里亞賓
裝訂平裝
形式
外型尺寸約B5尺寸
標籤: 音樂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