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建築譯叢 II:體驗建築

建築譯叢 II:體驗建築
建築譯叢 II:體驗建築
建築譯叢 II:體驗建築
建築譯叢 II:體驗建築
建築譯叢 II:體驗建築
    原作者拉斯穆生(Steen Eiler Rasmussen)是丹麥有國際聲望的建築批評家,本書是他最普及最具有影響力的著作,立論的最大的目的是要把建築人員的工作內容,介紹給建築行業以外的讀者們--以使用經驗的述說來傳達建築的感受,使讀者了解建築的要素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臺隆書店
  • 作者: S. E. Rasmussen
  • 譯者: 漢寶德
  • 編訂者: 王錦堂
  • 系列名稱: 建築譯叢
  • 總書頁: 203
  • 商品編號: K17
NT 238
NT 250
未稅: NT 238

簡介

【序言】

當我前一本書「城市與建築」(Towns and Buildings)問世之時,英國著名建築史學家,約翰夏莫森先生(John Summerson)便告訴我說,應該在序言裡說明該書是為何種對象之讀者所寫。的確,出版一本新書應該事先把這一點提醒讀者,以免讀者發現這是一本非常淺顯的作品時而感到失望和困惱。因此,我要在此趕緊說明,當我撰寫此書時,曾竭盡心力,希望本書能夠適合十數歲的青年學生閱讀,而能暸解書中的意義。我並不是企圖在青年學生中尋求更多讀者,而是覺得,倘若一個十四歲的學生讀者能夠閱讀此書,那麼比十四歲年長的讀者一定對此書更能深切瞭解。進一步說,本書作者希望自己所寫能言之有物──因為一般讀者閱讀有關藝術之作品時,並不能完全相信這一點。

撰寫此書之初,當然也曾希望建築同業們亦能有機會閱讀此書,或能從我多年所蒐集之資料中,對建築思想和建築觀念上,發現一些補益之處。此外,本書最大目的便是要把建築人員之工作內容,介紹給置身建築行業以外讀者們。這實是一件重要之事。

古時候,社區中所有的人都要從事建築工作,他們必須親自動手建築住屋和用具,每個人都與建築工作發生有意義的接觸;許多不知建築師為誰的房屋被建築起來。無論地點之選擇,材料之使用,及房屋之用途等方面,一切都很合乎自然,當然結果亦是非常熨貼適當。如今,在高度文明社會中,一般住宅既不堪居住,又不悅目且缺少優美條件。可是我們不能再採取古代方法,使每個人都親自參與建築督導和工作。因此,我們必須邁前一步喚醒人們對建築師所擔負的工作發生興趣與瞭解。職業專業化是以一群有同感有知識之業餘人士及非職業性藝術愛好者為基礎。我的本意並不是教導讀者如何鑑別建築物,何者為「是」,何者為「非」;何者為「美」,何者為「醜」。我認為所有藝術都不過是表現方法,某一藝術家認為正確者,而另一藝術家可能認為錯誤者。因此,本書主要目標乃在說明建築師所演奏之樂器,說明建築師之工作範圍,藉此以喚醒讀者對此樂器所奏出之曲調產生判斷力。雖然我並不想介紹讀者有關審美方面之鑑別方法,但是一個人很難隱藏他對某一物件之喜愛與憎惡。如果想證明一種藝術樂器之用法,僅像物理學家那樣說明其機械部份是不夠的,必須依照其性質演奏一個曲調,才能使聽者對它所具之本能產生一種觀念―在此種情形之下,當然難免要把重點和惑覺放在表演之上。

此外,本書乃在使讀者能夠瞭解周圍的世界,而這是極難以適當語言說明的。因此撰寫此書之時,在選擇題材方面比寫作任何一本書都要努力,曾經下過很大工夫,以期本書能夠達到簡單明瞭之地步。然而尚若沒有圖片補助說明,我所花費之精力必是徒勞無功。因此,我首先要向尼卡爾期勃基金會(Ny Carlsberg Foundation)致謝,感激他們協助取得圖片資料。尤其是對本書發行人應致無上謝意。本書所以能夠出版,完全承蒙麻省理工學院院長柏拉斯基(Dean Pietro Belluschi)之鼓勵,以及該院印刷所之協助。此外值得稱道的便是文德夫人(Mrs. Eve Wendt)之密切合作,文德夫人曾經替我將本書自丹麥文譯成英文,並且譯得極為通暢,我想我的英國友人和美國友人閱讀此書之時,一定能夠聽出我自己的聲音了。我願藉此機會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我將永遠懷念那些印刷及排字朋友們,所給予愉快而有效的合作。

原作者 拉斯穆生 識

 

【譯序】

拉斯穆生(Steen Eiler Rasmussen)是丹麥有國際聲望的建築批評家,他的著作因均有英譯本之故,為英美的讀者所推崇。

他本人並曾在麻省理工學院與耶魯大學任客座教授。「體驗建築」一書為他最普及最具有影響力的著作。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深入淺出的述說,分析建築上一些重要元素。建築是一種難於欣賞的藝術,難於理解的科學,因為它太重要了,太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了,對一般人來說,建築的存在是一種當然,因此失掉了注意它、欣賞它、思索它、評斷它的興趣了。一般有心對大眾介紹建築的人,包括筆者在內,多半犯了一個太理論化的毛病,希望藉著說理來打動讀者,結果是:不論說者多苦口婆心,聽者總是沒有興趣,因此造成行內行外無法跨越的鴻溝。建築是一種大眾的藝術,豈能容許這一鴻溝的存在?

拉斯穆生的這本書為使用經驗的述說來傳達建築的感受,使讀者了解建築的要素。經驗的方法是直接的,故聽眾聽了可以發生反應,而不需通過枯燥乏味的理論。筆者在七、八年前,首次讀這本書,感到很有趣,很想學他的方法,以本省的環境為例子來說明建築。但是私事太煩,想做的事又太多,一直沒法動手。民國五十六年底自美返國,王錦堂兄以其譯書計劃見告,提到此書,當時即立表同意。由於自經驗去認識建築,最好是取公眾熟知或易見的建築物為例,完全翻譯以歐洲為基礎的討論,本來並不十分恰當,但在國內建築界財力人力的情形下,翻出拉氏這本書仍是在推行建築的普遍了解的努力上,相當重要的一步。何況書中插圖很完善,讀者藉圖來「體驗」一番,亦未嘗不可呢。

這本書應該是大學建築系學生的必讀物。拉斯穆生雖很謙虛的說,可供十四歲的孩子閱讀,可是依筆者看來,開業的建築師們應該仔細讀,大學生應把它當作理解建築的啟蒙書。美國有些學校甚至把它列入研究院的參考書目中。故這本書對建築的行內行外,筆者的各種程度,似乎都是適當的,筆者衷心希望它的出版,對於建築感受上的鴻溝的抹除,能有所助益。

本書初步的迻譯,根據王錦堂先生的計劃,是先請一位無名英雄自英文變成中文的。其用意本來是節省譯者初步造句的時。初稿交由筆者後,經閱讀一遍,除訂正習用的譯名與辭彙外發現甚多誤解,經據原文校正。等排版後,再按原文逐句校對,發現在看似通順的譯文中,仍有誤解之處。兩校一過,所費功夫竟與直接翻譯相差無幾。但基本的造句,因仍為初稿所有,故能保留一般性的通俗用語一這是全出於行內人之手所難於做到的。也許這個方法對一本通俗讀物的翻譯是很理想的哩!

漢寶德 民國五十九年春
於東海大學。

 

【作者簡介】

Steen Eiler Rasmussen

1898年 生於哥本哈根
1916年 丹麥皇家藝術院建築系入學
1918~22年 建築師事務所服務
1919年 都市計劃兢賽入選(其中1名)(21歲)
1922年 皇家藝術學院之會員(24歲)
1923年 遠東旅行
1924年 都市計劃講師
1947年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名譽會員
1953年 MIT客座教授
1954年 耶魯大學客座教授
現 在 丹麥皇家藝術院建築系主任教授並參與都市計劃及建築設計工作
著 作:“London the Unique City”1934
    “Town and Building”1951
     尚有論文多種。

 

【內文選讀】

第一章 基本觀察

數百年來,建築,繪畫,和彫刻三者,一向被稱之為「美術」,也就是說與「美」有關,能使眼睛發生快感之藝術,正如音樂能使耳朵發生快感一樣。由於大多數人只知以建築物外觀來評定建築,所以,許多有關建築題材書籍,都附有建築物外觀插圖說明。

當建築師評定一幢建築物時,外觀不過只是使他發生興趣的幾個要素之一而已。他必須要研究建築平面圖、斷面圖和正面圖等,如果是一幢好建築物,那麼它的這些要素便必須保持諧和一致。建築師所以要這樣想,是一件很難解釋之事。總而言之,這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明瞭者,如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從建築平面圖想象得出建築物之形狀。從前有個人要我為他建造一棟房子,當他聽完我向他講解設計圖樣以後,他悻悻地說:「我實在不喜歡斷面圖」。他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我對他的印象是,只要把任何物件稍有「切開」之意,使會使他感到憎惡。他這種憎惡心理可能產生於一個正確觀念,認為建築物乃是一個整體,不能加以割裂。實際上,建築物並不是把平面圖、斷面圖加到正面圖上使可形成,另外還需要許多其他物件才行。倒底需要那些物件,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明白―因為它所包括範圍尚無甚邊際。總之,藝術是無法解釋的,藝術必須加以體驗。但是利用文字可以幫助別人去得到體驗,那麼這也就是我在這裡所要嚐試去做之事。

建築師像彫刻家一樣,是利用形狀和材料來從事工作,同時亦和畫家一樣,亦使用顏色來從事工作。但是在他們三者之中,獨有建築師的工作是屬於功能藝術,它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人類創造工具和用具,並且以「實用」做為評定之主要條件。

建築學乃是一種很特殊的功能性藝術,它能把空間包圍起來以供我們居住,為我們生活環境建造起骨架。換言之,彫刻與建築之不同,並非前者多注重有機形狀,而後者則注重抽象形狀。即使一具最抽象並且屬於純幾何學形狀之彫刻物,亦不能稱之為建築物,因為它缺少一項決定性之要素―實用。

攝影大師費尼格(Andreas Feininger)曾在紐約布魯克林昆斯地區,拍攝一張公墓照片,其中墓碑櫛連聳立,恰似美國城市中高插雲霄之摩天大樓一樣……

 

目錄

序言 一、基本觀察 二、建築之實體與內空 三、實體與內空之相對效果 四、建築物作為彩色面時之體驗 五、尺度與比例 六、建築之旋律 七、組織紋理之效果 八、建築之光線 九、建築之顏色 十、建築之聲音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精裝
形式
出版年代90年代
外型尺寸約B5尺寸
標籤: 建築 , 顏色 , 建築師 , 青少年 , 建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