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書道全集(十):宋 Ⅰ

書道全集(十):宋 Ⅰ
書道全集(十):宋 Ⅰ
書道全集(十):宋 Ⅰ
書道全集(十):宋 Ⅰ
書道全集(十):宋 Ⅰ
書道全集(十):宋 Ⅰ
書道全集(十):宋 Ⅰ

    書法在中國文化裡和文學、繪畫平行、融滙,自成一格視覺藝術審美對象。本卷收錄西元960年至1127年宋王朝北宋九帝共168年間之書蹟,併收契丹、女真、西夏民族文字,詳細解說歷史及藝術美感,卷後附此一時期的大事年表,書人小傳,嚴謹的編輯,詳細的考究,值得珍藏。

    此套書出版年代已久,可能會有泛黃、斑點等紙質氧化、沾黏等書籍老化現象。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大陸書店
  • 作者: 神田喜一郎, 田村實造, 外山軍治, 內藤乾吉, 中田勇次郎
  • 譯者: 于還素
  • 系列名稱: 書道全集
  • 出版日期: 1970/1/1
  • 總書頁: 254
  • 商品編號: A90
NT 342
NT 360
未稅: NT 342

簡介

北宋書法,已如槪括所述,淸理了唐末以來混亂的風格。繼晉唐的古法,且超邁之,創造了適合新社會的新形式,並且有所奠定。此在中國書道史上,放射恒久不滅之光,若以,晉唐書法,爲第一個高峰的話,則北宋的書法,是一個有獨特趣味的第二個峰項,這個新峰項的特色,新形式的新,究竟是甚麼樣子的?

書,自古爲六藝之一,爲一般讀書人應有的修養,伹至宋代爲止,它只是一種知識性,文字心得的性格較强,好的書法,大多讓給那些專家,以爲特技。而一般讀書人,並沒有形成一種以此爲娛樂的趣味。以唐代中葉以前書法言,事實上,書法就是書法,是純粹屬於書法的,是一種調和與均整,優美與典雅作用的美學。其美,一方面優美至極,可是相反地,有時是莊重,有時,甚且有嚴崚的趣向,就是這種原因,王義之系統,到了歐陽詢、虞世南輩,已經是極限了,超越了人間性、非情的,始能達到這種美的極致。和這相等的,北宋時代建立的風格,是一種把人間性,內蘊化,書法風格發揮了生動活潑個性的自由。書法創造的精神,各別地從這裏流露出來。這種變化如前所述,是與社會結構相推移的,門第的,固定的,靜止的貴族風格已經崩潰了,而是和新興地主層子弟,成了官僚之後作爲社會主力的事實,有著照應的。這種交替,早就從唐代中葉以後開始,那時候,就已經在書道方面,發動了對於非感情形式之美的反抗,顏眞卿就是它的先驅的存在。不過,這種自唐朝中葉起,表現出來的聲勢,被唐末五代戰亂擾害了,到了宋代才能有所確定而已。宋朝是一個大官僚國家,這種官僚是出於地主層的知識階級,這個時代屬於自由的,自動的知識份子,他們需要把自已的精神,作適切的表現。宋代文化,整體蘊育了與前代不同的自由淸新氣息,乃成爲理知的文化,自是當然。

書法方面,自然也不能以只給一部分專家的特殊技能爲已足,故也轉而成了一般士大夫讀書人,可以自由參加的技藝,宋初的王羲之復古運動,在書法古典形式的敎養上,自有其重大的意義,然而,院體的,靜止的,僵化的形式主義,不能滿足一般讀書人淸新潑刺精神。他們一方面對院體的不滿意,一方面不能找出足以表現自己要求的表現形式。只有蘇、黃、米三個人,創造出來符合時代要求的,自由的,個性的表現人性精神的書法風格。才有滿足讀書人願望的可能,並且,他們也做到了這種可能的極限,是在不知不覺之中的。對於一般讀書人而言,參加書道,開發書趣味。蘇軾、黃庭堅的出現是決定性的。這就是宋代書法之新,書法到這時候,開始改變了,她表現給我們以容易接近的人性的姿態。

另有一種和上述事態相合的是,一般人對於書法的意識,態度,發生了大的變化,也是値得注意的現象。也就是說,符合了以書爲娛樂,在娛樂中產生品評書法的趣味,使書法成爲一種趣味的對象,一種可以欣賞的藝術。

蘇軾、黃庭堅以後,出現了很多對於書法自由的評論,蘇、黃、米三家,這一類的評論也很多,以言宋代以前的書論,大抵是有關書法技藝的,或簡單地評論古人,可是到了這個時候自由闊達的藝術批評盛行了。

總之,到北宋之初止,那種書法特殊技藝性格,或追求完全非情的形式之美的,停止了。書法成了廣為一般讀書人所參與,結合,精神交流的一種藝術了。或者說,書法成了所謂既可以自由娛樂的創造,也可以品味的一種藝術。

【凡例】

一、本篇收宋王朝北宋九帝,一百六十八年間(九六〇~一一二七)之書蹟。
二、此時代內其他民族之文字(契丹、女真、西夏),亦作為一研究範圍,特為介紹。
三、此時代中,長卷書卷頗多,圖版所收,儘可能表現其原本體裁全貌。
四、插圖收與本文資料有關者,又儘可能採用圖版中無法收入之圖。
五、年表係按全卷,有一連貫性編集之,本卷自宋初西元九六〇起,故其首即揭載五代南唐有關事項。
六、本卷編集時,研究多數材料,精選圖片,用為插圖,其中有首次介紹問世者。其為著名者、若其筆蹟不佳,亦省略之。
七、本卷圖版、插圖,除不得已外,儘可能就原件攝影。此外,蒐集之資料固多,惟限於紙面,只有割愛了。

【內文選讀】

中國書道史 10 宋一

一、序說

宋王朝、由建國至滅亡,繼續了三百二十年(九六〇―一二七六),其開始時的一百六十八年,首都是在汴京,也就是河南的開封,普通稱這一時代爲北宋,北宋者,是指其移首都於臨安,也就是到了浙江杭州以後,稱爲南宋,與之相對的稱呼。本來,由北宋變爲南宋,也並不僅指把首都由北方移到南方,其間,歷史上也有很大的變化。因此,在北宋南宋之間,劃上一條界線,作爲歷史時代的劃分,絕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爲,把它作爲各別的,一個獨立的時代來處理,非常正當。

北宋,是始於北朝建國之主趙匡胤,卽位爲皇帝時(九六〇),趙匡胤被稱爲(一)太祖,其次是(二)太宗,(三)眞宗,(四)仁宗,(五)英宗,(六)神宗,(七)哲宗,(八)徽宗各帝,最後是欽宗,受到興起於滿州之地的女眞民族金朝的侵略,乃至於放棄了汴京(一一二七)。

 

37-41 宸奎閣碑
蘇軾
日本宮內廳書陵部
元祐六年(1091)正月
拓本 二九二•六 X 一三二•六公分

宋仁宗,熱中佛敎信仰,向廬山高惽懷璉問佛法大意,懷璉所答甚承旨,賜號大覺禪師,惟禪師至和年間(一〇五四―一〇五五)上書天子請隱退,不許。英宗治平三年〈一〇六六)始見許,隱居四明(浙江省)阿育山、廣利寺,熙寧三年(一〇七〇)禪師於其境內大建樓閣,藏仁宗所賜宸筆詩十七篇。名其閣爲「宸奎」。禪師歸山之二十五年後,蘇軾爲杭州太守時,禪師門徒,以宸奎閣無碑銘,乃請蘇軾爲文,軾自撰其文並書之,時爲元祐六年(一〇九一)正月三日事,禪師正月一日遷化,也就是後二日所書。碑額「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碑銘」十四字,楷書三行大字,碑文幷楷書,全二十行,毎行三十五字,計六百一十字。

此拓本,現藏日本宫內廳,書陵部,原爲京都東福寺開山聖一國師赴明州(浙江省)從經山佛鑑禪師受衣鉢,宋淳祐元年(一二一四)日本仁治二年,返日本,與其他宋拓各本携回者。

故爲宋拓無疑。這是他楷書中最可信的。不僅如此,因爲是奉藏宸筆樓閣碑銘,寫的時候也特爲恭謹細心。是他楷書中最爲嚴敬的書法。碑在本國早佚,今僅存明萬暦十三年(一五八五)郡守蔡貴易重刻的碑。

目錄

10 宋I 《北宋》 中國書道史10 蘇、黃書法 論米芾 徽宗與中國文化 契丹、女真、西夏文字 圖版 照相凹版 一一九圖 本文插圖 六二圖 圖版解說 書家小傳 年表 小傳目錄 插圖目錄 圖版目錄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精裝
形式
出版年代80年代
外型尺寸約A4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