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分類館別
Your Cart

實存、空間、建築

實存、空間、建築
實存、空間、建築
實存、空間、建築
實存、空間、建築
實存、空間、建築

    不了解建築的人,認為建築空間等於幾何的三度空間;但懂建築的人,除了「建築空間」之外,還知道其中應包括以人類生存向度為基礎的「生存空間」──這才是實存的建築空間概念。

  • 庫存狀況: 尚有庫存
  • 出版社: 臺隆書店
  • 作者: Christian Norberg-Schulz
  • 譯者: 王淳隆
  • 系列名稱: 建築譯叢
  • 出版日期: 1970/1/1
  • 總書頁: 118
  • 商品編號: K37
NT 171
NT 180
未稅: NT 171

簡介

【原序】

關於建築理論的問題可能有多方面的探究。在Intentions in Architecture(1963)一書中,我試圖指出決定建築整體的不同因素以及其邏輯關係。至今日以法國的構架主義以及Noam Chomsky的語言理論為基礎的記號學論證被很多學者所遵循。分析建築物任務(building task)之連貫方法的發展,已顯著的被Christopher Alexander所嚐試,而其他諸如Robert Venturi的,則集中注意力於建築造型理論的更新。

在本書我們提供了對建築空間問題新的探討。到現在為止,建築空間的討論一直由質樸自然主義(naive realism)所支配,不是假裝在研究「建築知覺(architectural perception)」,就是認為建築空間等於幾何之三度空間。在這兩種狀況中,都把以人類生存向度為基礎的基本空間問題給刪除了 ,結果使得空間觀念在今日都被認為是過時的或甚至是多餘的。然而,我仍然相信空間觀念特別適合用來分析人類空間。因此在「生存空間(existential space)」的基本理論中,我發展出一個概念,即建築空間可認為是環境之圖式(schemata)或意像(image)的具體化,這圖式與意像形成了人類一般取向(orientation)或「存有於世界(being in the world)」的必須部分。因此我認為對建築整體已建立了一個簡單而有用的解答。本書受惠於一些哲學、心理學、以及建築的研究,在本文中可發現這些引證。我特別要感謝那些使我有機會與之討論我的想法的所有人:Arne Korsms(特隆德黑姆 Trondheim)、Sigfried Giedion( 蘇黎世 Zürich)、Kjell Lund(奧斯陸)、Colin St John Wilson(劍橋)、Geoge Baird(多倫多)、Hans Sedlmayr(薩茲柏格 Salzburg)、Ferdinand Schuster(格萊茲)、Carlo Cassola(格羅塞多 Grosseto),以及最後但非貢獻最小的Paolo Portoghesi(羅馬),這些人給了本書寫作方向的指正。

 

【內文選讀】

1 空間概念(The concept of space)

「恰像蜘蛛與牠的網一般,每一個主體編結著其自身與客體持殊性質之間的關係;而後把許多股絲編織在一起,終了即可完成主體決然存在的基礎。」 Jakob von Uexküll
 
空間系統(The system of spaces)
人類對空間的興趣有其生存上的根源。這似乎起源於人想在環境中掌握真實關係的需求,以便在事件及其活動中尋求意義及秩序。基本上,人類以「實體(objects)」來定位,那就是說,他在生理上及技術上可以適應具體物事,跟其他人交住,而且掌握到抽象的真實,或者「意義」,而這些都利用不同的語言傳遞以達到交流的目的。他對於不同實體的取向可能是認知的(cognitive)或感性的(affective),但不論是那一種情況,都試圖在人與環境之間建立一種動態的平衝。Tallcott Parson 說:「行為包含了一些構架及企圖,由此人類形成了有意義之企圖,並或多或少地形或一個固定的情境(situations)。」人類大部分的活動包括了空間概念,在此感覺中供取向的客體依內與外、遠與近、分與合、以及斷與續的關係而分佈。因此,空間並不是一種供特殊取向的範疇,而是可適合任何取向的觀點。無論如何, 必須強調的是:全部的取向只有一種觀點而已。人類為了能夠實現其企圖,就必須「了解」空間的關係,並且隨後將之單純化為「空間概念」。

獸類天生能夠感知其實用空間(pragmatic space),而人類就必須學習他所需要的取向以便於活動。因此,在初民文化的語言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表示和傳達空間關係的詞語,如在上及在下,在前及在後,右邊及左邊。而這些詞語並不抽象,對於人本身和他的環境都有直接的關係,並且表示出他在這世界裏的「位置(position)」。在某些非洲語言中,「眼」和「在前」是同一個字。古埃及的空間是由國家的特殊地形所決定,而且他們的方向是以「順流而下」、「逆流而上」來代替北方和南方。由此二例可知,空間的認知概念並非從對空間關係的直接經驗中抽象化而得。初民的空間直覺是對物體及其位置的具體取向,並因而有很強烈的情緒色彩(emotional colour)。

然而,希臘的哲學家們卻把空間認為是反射之實體(object of reflection)。Parmenides 認為空間不能想像,因此並不存在,他的看法曾取得暫時的地位,但是Leucipos卻認為空間是一種實體,雖然它並無軀體存在。柏拉圖在Timaeus裏將此問題帶得更遠,他把幾何學當做是空間的科學,而亞里期多德把它發展成「場所(place, topos)」的理論。對亞里斯多德而言,空間是所有場所的總合,為一種有……

 

目錄

1. 空間概念  空間系統  建築理論中的空間概念  建築空間及生存空間 2. 生存空間  生存空間的元素   中心及場所   方向及路徑   區域及範域   初步互動  生存空間之層次   地理   景觀   都市層次   住宅   物體   層次間的互動  結論 3. 建築空間  建築空間的元素   場所及交點   路徑及軸線   範域及地區   初步互動  建築空間之層次   景觀   都市層次   住宅   層次間的互動  結論

詳細規格

書籍資訊
原文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精裝
形式
出版年代90年代
外型尺寸特殊小尺寸